澎湖總共37間小學,多數都是六班小校,馬公市中心的學校學生人數較多。離開馬公市的其他地區及離島(離島中的離島),人數急速下降,不少班上只有1位學生。
好珍貴的學生啊!
班上只有一位學生,學生彷彿是「稀有動物」。
全校老師加起來九位,比全校學生6-7人數還多。
如果我班上只有一位學生時,會是什麼情形?
每天和「稀有動物」相處,教到最後,他應該會變成「我的小孩」。每天去上班,就像是去跟另一個孩子生活一樣。
萬一那位「稀有動物」不討人喜歡、難相處該如何?
身位老師,沒得選擇,不管你班上幾位學生,都一定要想盡辦法一起「開心生活」,不然兩年如何度過?(有的說不定一教六年)
不高興,要嘛留職停薪,要嘛辭職,要嘛退休,如果都不行,最後還是要「開心生活」,別為難自己!
也別為難孩子,因為學生同樣無法選擇老師。
班上人數這麼少,好教嗎?
我曾在岡山國小灣裡分校任教,分校全部的學生40幾位,我班上學生7人。
我也曾在蘭嶼的椰油國小短期實習,我班上的學生1人。
因為教室實在是太空了,擺進桌球桌後,還是很空。
這位「稀有動物」 因為沒有同儕,難以看到「典範」,他會不小心以為,世界就是他現在看到的樣子,藍天大海,無憂無慮,不知為何要讀書?
問他長大後想做什麼?他說不知道。
問他爸媽在家都教他什麼?他說爸媽都在臺東工作,他是隔代教養。
整個島上只看到老人與兒童,聽說青年與青壯年,都到臺東工作。
他會在上課時撒嬌說
「老師,來聽音樂啦!」
「老師,我帶你去游泳!」
蘭嶼的孩子都是游泳健將,不換泳衣,不用蛙鏡,下課拉著你,從教室後門直接進入沙灘,跳進大海。
雖然自認泳技一流,但是面對大海還是得謙卑,乖乖套上游泳圈,雖然覺得「遜斃了」,從小到大沒在用泳圈的。
游著游著,相當自豪自己的泳技!
回頭一看,竟然已經不小心離岸邊「非常遙遠」!
忘記這裡不是旗津,沒有浮球標示游過頭了,也沒有救生員在後面嗶嗶嗶警示。
潛入海中偷看一眼,海底竟然離我的腳很遠很遠很遠……
嚇死寶寶了!我當場軟腳!
急著想回去,但是,用盡吃奶的力氣,無論如何都游不回來。用力游,快點游,越游卻越接近外海。這才知道海流不穩,海流強大,再不快點回去,隨時會被潮水帶到外海!
力氣用盡,還好有救命游泳圈撐著。
最後,是學生拉著我的泳圈,領我回到岸邊。
學生再次邀約,打死不去,我還想保留小命回本島!
現在回想起來,真是此生最瘋狂的教學經驗!
不過,「稀有動物」也相當依賴老師,老師就像另一個媽媽,陪著他成長。
看到三級離島,離島(澎湖)的離島(望安)的離島(花嶼)的老師回饋,想起這段在蘭嶼任教時的日子,回憶湧現!
學生說:「老師,我長大後去臺灣找你!」
少子化,老師的責任改變了嗎?
身為老師,
工作最重要的不是勝利,而是認真踏實。
教學最重要的不是凱旋,而是陪伴成長。
這是一種教學態度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,無關於位階,無關於輸贏。
來自三級離島花嶼老師的回饋
隔五、六年後再接導師,歷經疫情之後學生的環境生態與之前很不同,所以想吸收更多不同的觀點及方法,精進自己的教學。
花嶼,是一個與澎湖及其他離島更不一樣的地方,學生在相對單純的環境裡,更加純真,同時因為環境單純、過度保護,加上沒有競爭的危機意識,縱使學校有非常完善的圖書館功能,卻興趣缺缺。
這兩天研習,內容豐富,講師語調吸引人之外,學會很多親師交流及閱讀的方法,體會到陪伴與溝通是導師很重要的任務。
讓我更有信心可以在導師這一年,努力的讓孩子閱讀,發現閱讀的樂趣,希望能慢慢透過遊戲及互動,提升孩子對於文章的興趣,不再排斥讀寫這件事,進而建構屬於她們的世界。
#澎湖教學分享
#三級離島
#一人教室
延伸閱讀
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很挑剔:「這個太辛苦、那個太累」;你還不是鑽石,稍安勿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