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一名國中學生以「帝王條款」為題,參加112學年度全國學生美術比賽,獲漫畫類「特優」獎項,遭網紅Cheap發文撻伐,質疑該作品疑似歧視、醜化臺灣行人,要求評審「追回特優獎項」,引發社會輿論熱議。許多網友認為無疑是網路霸凌,紛紛跳出來聲援支持小國一的創意。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「支持學生創作」。(圖片引用自網路)
帝王條款作品,從光榮到折磨
現在人的物質生活越來越精緻高檔,但是,行為卻越來越失去尊重與理性,從上到下,大環境都沒有給孩子豎立好榜樣,與己不同,偏激對立,從「沒追回獎項,跟你沒完沒了?」到「錯的是指導老師、學校和評審」「從頭到尾都是針對學校跟主辦單位」,師長學校又怎麼了?
現在的教育環境與教師專業,真的是動輒得咎。
教師專業可以任人踐踏,只要與己不同?
帶過學生美術比賽便知,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先從校內競賽勝出,再到縣市與各校優秀作品一起評比,角逐勝出之後,再晉級到全國與各地菁英競爭。
通常參賽作品只要晉級到「縣市賽」獲獎,就已經是不得了的天大喜事。
學生的創作要脫穎而出,要過五關斬六強,也就是說「特優作品」是經過專業評比,層層考驗所獲得的認同與肯定。
藝術的多元面向,風格與流派,挑戰與爭議
藝術創作的面向本來就是多元呈現,印象派、點描派、野獸派、立體派、未來派、達達主義、超現實主義、普普藝術、觀念藝術、當代藝術……派系超多。
哪一個正確?
哪一個錯誤?
畢卡索的畫,看得懂嗎?
會不會因為實在看不懂企圖「在平面上征服空間與時間限制」的立體派,而無從批評?
會不會因為實在覺得太難看,而否定美術史給畢卡索的歷史定位?
社會寫實、溫馨美滿、不可名狀的痛苦人生、針砭時弊、反諷手法等等……都可以是創作者的題材,文學、電影創作皆然。
網路霸凌的陰霾,教師專業、學生自信該何去何從?
學生獲獎喜事,出征檢討?
學校貼文被罵,刪文被罵?
教育環境與教師專業,真是莫名其妙的動輒得咎。
以前「內行看門道,外行看熱鬧」,現在,不管內行與外行,皆腰桿挺直,用力批判。
彷彿「父子騎驢」重現,驢子怎麼騎,只有自己的見解才是標準答案?
經典電影「魯冰花」,長官們否定古阿明畫作的「正確性」,但是,古阿明能詮釋對世界的想像力,才是獨一無二的創意。藝術創作,不應用大人的價值觀去限縮創作的內容。
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希望的種子,身為教師的我們,永遠不會知道我們辛勤耕耘的是未來的達文西還是畢卡索,但是,只要一位學生造福了人類,教師的努力就值得了。
目前社會風氣不正,積非成是,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。
學生獲獎後,教師與學生期待「教與學皆能平安」,真是一種奢求!
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戒慎恐懼過日子,不明所以打擊教育,攻擊教師,何苦來哉?
要國中生抵擋得住媒體八卦、網友低俗的誤導、排山倒海而來的巨浪,「非預期」的「驚嚇」,原本獲獎帶來的光環與榮耀,反手卻造成孩子的挫折感,賠掉孩子的自信心,又是何苦來哉?
教師當然會繼續像燈塔一樣為孩子指出明路,但是,人生路還這麼長,孩子要怎麼走,如何走,才能走出陰影?又如何還給教學現場一個乾淨的學習環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