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愛臺灣愛地球」環保小書
- 1期末考後沒有新課程,該如何安排?
- 2就算三天,也可以好好「放大利用」
- 3從課本出發,到跨領域統整各科教學
- 4上窮碧落下黃泉,動手動腳找資料
- 5齊柏林看見臺灣,正視污染與破壞
期末考完,為何不痛快休息?
期末考考完最後三天,趁沒有新課程的空檔,帶孩子進行一直很想上的「環境教育」課程。 為什麼期末考完不好好輕鬆一下?班上許多孩子認為期末考完就應該去打球、看電影、開同樂會,大大享受放鬆一下,然後快樂迎接暑假才對啊?怎麼晉如老師竟然要上課?!
老師偏離正道,三天也可以「放大利用」
偏偏晉如老師不這麼想,好不容易在課程及學校活動滿檔之外有了時間,不把握暑假前這三天,更待何時?超極行動派的我,馬上編新課程,開始我們的「愛臺灣愛地球」大統整課程。遇到一個「動來動去忙不完」的老師,孩子也跟著「動滋動滋」起來!
從國語課本出發,到跨領域統整各科教學
從國語翰林版五下《從空中看地球》這一課為課程設計之始,到統整自然、社會、藝術與人文領域。
《從空中看地球》是法國空中攝影家楊亞祖貝童歷經十年空拍地球的歷程。從這裡找資料擴大教學範圍,在收集資料的過程,正巧看到康軒版五下國語《從空中看臺灣》齊柏林的文章,真是大喜啊!
齊柏林會展開臺灣首部空拍紀錄片的原因之一,是因為看到盧貝松和楊亞祖貝童合作拍攝的《搶救地球》紀錄片,於是,結合兩課內容一起教學,真是再適合不過的。 藉由導演齊柏林的《看見臺灣》紀錄片,將臺灣的美景與環境問題並陳,影片中揭示出臺灣16大環境議題。
除了帶孩子欣賞、討論影片外,再結合國語文(補充許多相關文章)、社會、自然、藝術與人文領域,設計以「環境教育」為核心的教學活動,發展出一系列探討環保的相關議題,如河川污染、空氣污染、土石流、盜採砂石、水庫淤積、水泥開挖污染、破壞生態問題等。
查找資料的過程中,河川受污染的顏色,竟然「紅橙黃綠藍靛紫」七色全都包了。看到紀錄片中尤以「橘色後勁溪」最為驚嘆!因為同在高雄市,橘色的範圍之廣之深,震撼人心!
上窮碧落下黃泉,動手動腳找資料
期末考完因為沒有新課程,孩子的回家功課就是找資料、閱讀資料、分析資料,及擷取重要資訊,課堂上再一起深入探討各項議題:認識齊柏林、臺灣16大環境議題,到什麼是地球暖化?(何謂溫室效應、溫室氣體如何產生)、地球暖化的成因及衝擊(生物多樣性消失、全球冰河後退、全球氣候變遷、全球熱浪、海平面上升等等)。
正視污染與破壞問題,引發孩子對環境的覺知與敏感度
孩子了解環境遭受破壞及污染對地球的傷害有多深後,接下來就要帶領孩子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對抗全球性問題,如:溫室氣體減量、資源節約與再利用、簡樸生活、綠色消費等,如何從個人小處作起? 國家與企業要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?生活中要如何節能減碳?
誰是地球暖化下的受害者?拯救北極熊
全球暖化造成海冰消退,北極熊捕獵海豹的機會大為降低,食物來源不足,需要不斷的找尋新的狩獵地域,加上嚴重的海洋污染問題等因素,北極熊已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。許多科學家甚至憂心表示,再這樣下去,北極熊很可能會在21世紀絕種。
學習不中斷,暑假製作「愛臺灣愛地球」環保創意小書
從認識齊柏林及《看見台灣》,到進行環境教育統整課程,因為探討的範圍非常龐大,為了延續及深化學習,請孩子利用暑假,將課堂中所討論的議題、資料、圖片、心得等,集結製作成「愛臺灣、愛地球」環保創意小書,並完成作文〈從空中看台灣—我眼中的齊柏林〉。
環境議題從小扎根,小學生最熱心
曾在雜誌上看到,資源回收做得最好、最身體力行的就是小學生,既然如此,這些有關環保的議題,在小學階段就可以提早教會孩子。透過跨領域統整教學活動,引發孩子對環境的覺知與敏感度,充實環境永續的相關知識,讓孩子與環境之間產生更良好的連結與互動,擁有正確的價值觀,進而愛惜他所生長的環境,珍惜地球有限資源,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,也期許自己成為一位有環境素養之公民。
相關新聞
林晉如老師教學簡報下載/愛臺灣愛地球演講簡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