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人分享課程2】
職人課程進行完「業務員」及「護理師」後,我開始深思下一位職人。想起去年班上「未來想過的生活」學習單,有孩子表明想當醫生,到底孩子們對「醫師」這行業了解多少呢?
打從我教書以來,不管是學業成績優異,或是對讀書完全沒興趣的孩子,背後都看得到家長殷殷企盼孩子走入這行,甚至有孩子直言「我媽媽要我長大當醫生」,再問為什麼要當醫生?孩子眼睛發亮說:「醫生錢賺很多」。繼續問知道當醫生要具備什麼條件嗎?「不知道」。既然如此,「醫師」就成為我第三堂課的目標。
本班家長沒有醫師,該怎麼辦?
鎖定「醫師」的職業後,接下來是找人,本班家長沒有醫師,該怎麼辦?「職人課程」的尋人活動都是全班討論,孩子們七嘴八舌紛紛獻計「隔壁班的柯某某爸爸是牙醫師。」但是,該怎麼聯絡那位醫師?我既不認識,更不好意思麻煩隔壁班老師,再說醫生看診非常忙碌,會不會耽誤工作?而且我們也沒能力付醫師車馬費?不知道別班家長會不會支持我班活動?別班家長會願意來成就我班學生嗎?一大堆問號待解決……
在老師還沒思考出對策時,隔日一大早,柯文龍醫生竟然「自動出現」在班級前,表明願意來班上分享。這實在是太令人驚訝了!太感謝了!他怎麼知道我們在找他?
原來,當天課堂討論後,孩子回家告訴家人,家人找到柯醫師並告訴他我們「認識職業」的活動。當老師還在狀況外時,五四孩子靠著自己成就了這堂課,柯醫師是五四孩子自己找來的,聽聞,這怎麼不教人感動啊!教書至此,孩子與家長一直是我教學上最強而有力的後盾,連孩子都這麼熱切期待上課,為師的我又怎能懈怠呢?
成為醫師需要的條件及過程是什麼?
如果不是柯醫師來分享,我們到現在只看到醫師光鮮亮麗、高薪、高社經地位的部分。要成為醫師首要條件是「很會念書」,很會念書之外,還要夠本事才能考上「醫學院」。
若有幸成績優異考進醫學院,醫學院的學費也比較昂貴(5~7萬),一般家庭供給孩子念四年大學父母經濟壓力就很大了,醫學院要供養「七年」,所以,家裡經濟也要夠寬裕才行。再來,英文要強自不在話下,全部原文書,也要有能力才啃得下去。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與「大體老師」為伍,見血解剖要視為家常便飯,心臟要夠強才能完成學業。
我想起大學時就讀醫學院的朋友曾說過,看到別系的學生都在交男女朋友,別系的學生都在忙著約會及參加社團活動四處活躍、展現青春,醫學院的學生卻在宿舍埋首苦讀、挑燈夜戰,因為他們的未來要救人,一定要認真學習,課業壓力繁重。
持續念完六年的書,第七年實習一年後,經過國考才能獲得醫師資格,之後申請到大醫院任職,進行「住院醫師」訓練,住院醫師的訓練大約要1-4年不等(外科更久),熬過艱辛的訓練階段後才可以考「專科醫師執照」,考上執照後,接下來看是要自己開業還是選擇待在大醫院。在大醫院通過專科醫師考試後,若又擔任過「住院總醫師」,再加上主治醫師開職缺,才有可能升到最穩定的「主治醫師」職位。每一個關卡都是嚴峻的考驗,醫師們都投入了大量精力與時間才能脫穎而出。
成為醫生後會面臨到的情況?
國家栽培一位醫師的養成時間非常漫長,如果人生順順利利走到這階段時,大約已經三十歲。若要自己開業也要有雄厚資金,柯醫師說一間診所大約要五百萬資金(或不止),比一般行業的投資金額高出很多。
再來,成為醫師後,上班天天見到的都是愁容滿面的病患,壓力大,負擔重。如果任職「外科」,常常與死神搏鬥,搶救生命交關的病人,精神常處於高度緊繃狀態。救活了,皆大歡喜;救不活,家屬究責,動輒告發醫生,投訴醫療疏失,抬棺到醫院抗議。
若是醫師真有疏失,賠償人命的金額還不是一筆小數字可以解決的。工作雖然高薪誘人,但是,容不得出錯,因為出錯很可能造成病患身體機能喪失或喪命。此外,醫師經常處於高壓力、化學藥劑、粉塵、輻射、細菌病毒充斥的環境中,讓醫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對降低,加上值班作息不正常,生理心理受到雙重壓力,就連醫師自己生病了也因為取得藥物容易,工作忙碌,往往不會深入仔細檢查,總是照顧病患優先於照顧好自己,對自己的病反而難以防患於未然。
柯醫師表示醫師平均壽命比一般人低(50-60歲),聽聞真是令人大驚失色,醫生擁有豐厚的醫學健康知識,竟然壽命較短,原來高薪的背後,醫師這職業是用自己的健康及生命換來的,是個「賣命」的工作。
柯醫師是牙醫,牙醫治療病患因過長的靜態姿勢,需要彎腰或為了看到操作區,背部、頸部長期姿勢不良,造成背部疼痛或僵頸症候群,牙醫的職業傷害是骨科疾病多、皮膚常過敏、眼睛疲勞、傳染疾病多。醫治的過程中也需要防範病患有B、C型肝炎或愛滋病等。柯醫師與王醫師(妻子)初期開業時因超時超量工作影響健康,後來才調整成一週工作16小時,先照顧好自己,才有能力照顧更多人。
聽完了柯醫師的分享,真的是大夢初醒,外界看醫師總是風光體面收入高,家中要是有孩子高中醫學院,光耀門楣的背後也應該再三思考,到底孩子對這工作了解有多少?是真心喜歡這樣的工作,還是只是為了符合「家人的期待」?
醫師不但養成教育的時間非常漫長,執業後的工作挑戰難度更高,家屬普遍希望醫師能有「起死回生」的能力,但偏偏醫師「是人不是神」,雖然醫師比一般人有能力,但不是「無所不能」。家屬過度期望導致失望,造成醫療糾紛多,法律責任風險高,高薪的背後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也相對提高,選擇從事這行前,應該仔細考慮清楚。
孩子們,想當醫師嗎?家長們,期待孩子成為醫師嗎?「職前觀察」真的很重要,唯有真正了解,才能替自己選對路。家長對孩子的期待也應該合理且適度,認清孩子的個性及能力,接受事實,再來思考是否要求孩子從事醫師這行業,避免不當期望造成孩子身心壓力,得不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