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的老師派出做家事作業,對媽媽而言,做「家事」的作業,就是媽媽「最愛的功課」。
除了維持平日做家事的動力外,從小訓練,越做越熟練。
完成後,媽媽還可以寫進聯絡簿,認證完成。
從台中演講搭高鐵回到家,已經是晚上。
進門第一件事,瑜和宇告訴我,碗洗好了,所有衣服也都洗了,且全部晒好了(我都沒說,他們怎麼知道要洗衣服?)
隔天收衣服,自己摺衣服。
家事部分,目前媽媽已經完全放手,瑜宇全部能自己來。
除了家事上手外,宇對烹飪非常有興趣。
從小看媽媽從冰箱拿出雞蛋,就衝過來搶著要打蛋;
看到媽媽切東切西,搶著要切……
看到媽媽加料到鍋裡,搶著要加……
看到媽媽煎玉子燒,搶著要煎……
對於烹飪,我沒有特別訓練孩子。
靠著感受,不斷調整
從3-4歲粗細動作發展平穩後,就開始訓練做家事,小一開始接觸料理。
慢慢的,手眼協調越來越好,肌肉力量也穩定多了,認知發展提升,步驟隨著操作越多,媽媽提醒的步驟越來越少(長大的好處)。
烹飪,媽媽則會在旁邊看著,一起享受洗洗切切的樂趣。
不管是家事還是烹飪,所有學習的第一步,就是從「身邊事物開始」。
烹飪,從常吃的食物開始認識,接下來,學習怎麼處理食材,怎麼洗、怎麼切。
料理完,馬上享受美味的成果,最迅速的回饋。
與孩子建立家事與烹飪的固定流程,從一起參與開始到漸進式放手,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,媽媽不在也會照顧自己。當他們靠火爐太近,自然會感受到火的熱度,媽媽則從旁提醒距離的拿捏。
當食物入鍋時,食材離鍋太遠丟下鍋,熱湯會濺起……
當手拿湯匙舀湯,手離火源太近,會感到熱度……
當下刀位置不對,食材很難切成形……
當鍋子沒握好,食物會翻出來……
感受到鍋子的熱度,學得拿捏,家人不可離開,要在旁邊協助
左手鏟子,右手拿刀
感受火爐的熱度,自己調整距離,讓拿湯匙的手不會被燙到。
延伸閱讀
我最想告訴家長的事「生活自理能力不佳,會拖累學習成效」也會影響人際關係
生活能力不好,也會拖累積學習成效!暑假作業派出「生活素養課」,從家事及料理作業,練出生活自理力
廚房裡的素養課》名師林晉如:「親子共廚」掌握3原則、享受5好處,輕鬆練出生活自理力
【美食創意】馬鈴薯料理掀起熱潮,食譜神助攻!網友搶先嚐鮮的興奮,引爆220萬點閱率,起司馬鈴薯蒸蛋征服你的味蕾!